让学生爱上语文
红足1世手机版高二语文组 都雪利
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爱因斯坦说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但对高中生来说,语文,想说爱你不容易。
高中语文,被戏称为“语老六”,在高考的各科中,最不受学生重视。学生不爱学语文不重视语文,这是母语的尴尬,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。语文在高考时肩负着150分的重任,在平时却处在低于100分的角落。课下学生敢不学的恐怕只有语文。
究其原因,主要是语文知识呈点状分布。一个个点构成一个面,知识面宽,知识点多,无法立竿见影地取得成效。有时某一个点的缺失一时还难以显现其作用,学生往往会觉得努力学不一定提高,不努力学不一定降低。语文课也就成了“听了未必有长进,不听未必是损失”的局面。等到点点都缺失时便会发现你提起来的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,是一面处处是洞的筛子,此时学生已经在语文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,也就谈不上兴趣可言。语文知识的点状分布特性也造成了语文学科的重复性强,常常是一个知识点小学在讲,初中在讲,到了高中也在讲,甚至到了大学还在讲,于是便有人戏称语文老师都属祥林嫂的,只会讲阿毛的故事。而讲到最后的结果便是从小学到大学,年级越高,学生的语文兴趣也就越差。
如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爱上语文,作为语文老师,我们能做些什么呢?我觉得,我们能从以下几方面努力:
首先,宽严相济,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,很多学生刚开始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学科。广博的学识、高尚的人格、敬业的精神、真诚的关心、平等的沟通等等,都能赢得爱学习的学生的尊敬。而要拉近与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的距离,则还需宽严相济的方法做纽带。既严格要求又适时宽容:严,适用于课下,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是一视同仁,绝不会放弃乃至放纵他们;宽,适用于课堂上,在众多学生面前呵护他们的自尊心。比如上课偶有学生打瞌睡,我会说:“同学,与周公相见可欢?”有女生发呆走神,我会说:“女神。乩窗桑 毖⒀陨籼。惺彼狄痪: “你是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啊。”可调侃而不可嘲笑,可严格而不必严厉。三班的李文杰曾坦言他一直都不喜欢语文,有一次我请他回答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,他说了两句话——‘“我翻译不来。”“不想翻译。”说完把头扭到一边。学生齐刷刷地望着我,我对全班同学说:“李文杰同学估计是动力不足,大家给他加加油吧。”在全班热情的掌声和急切地期待中,他终于红着脸说:“我试试吧。”要批评他很容易,但也许,会就此给他本不平坦的语文学习之路再添上一条鸿沟。
其次,苦练内功,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。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要搞好师生关系,更重要的是要苦练内功,让学生喜欢你的课。这就需要我们精心备课,能秉承一课一得的原则,钻研取舍教材,力争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,寻出课文的精彩之处。或者是语言的巧妙,或者是写法的独特,或者是精神的内蕴……一篇文章,它总有可学习借鉴之处。如果教师总能恰如其分地和学生一起探究出这些语言文学之美来,让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得,那么何愁我们的学生会不爱语文呢?高二三班的吴爱唯的家长是初中语文老师,学了《再别康桥》后,她回去说:“妈,这首诗太美了,以前你讲的时候我怎么没觉得。我们老师讲得比你好多了。”虽然知道这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初高中的要求不一样,不过,我还是有点沾沾自喜。同样的课文,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;同样的知识点,可以有不一样的深度;同样的课堂,可以有不一样的趣味。
第三,规范习惯,提高学习的时效性。我们的学生是要用分数说话的,要让学生爱语文,就必须帮助他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。语文知识呈点状分布,意味着我们正好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,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。只要鼓励督促学生养成归纳、整理、积累的习惯,便可点滴拾萃、化零为整,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尺之台,起于累土。”红足1世手机版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语文积累本,正是这毫末之功,为他们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那么,学生用什么时间做积累呢?怎样才能让学生善于积累,乐于积累呢?我对学生说,积累本要随时召唤。每一堂评讲课后,我都会给学生留几分钟的时间,让他们积累下自己先前判断错误的知识;并要求他们如果生活中遇到读不准的字、不明白的词,要随时查工具书,记在积累本上;每周花20分钟的时间读积累本。
此外,将课前5分钟作为做好基础知识积累的根据地,统筹安排。高一上学期,课前5分钟全班轮流演讲,旨在培养兴趣、锻炼胆量。高一下学期,推选6位同学备好课,利用课前5分钟每周讲一个多音字、5个易错字、2个成语,讲的同学拓宽了知识面,提高了表达能力,听的同学兴致盎然,认真积累,偶尔挑到点错误更是信心倍增。这一学期,我给学生买了一本2014年高考试题集,责成每个小组轮流利用课前5分钟每周为同学们评讲字音题、字形题、病句题、成语题各一道,利用晚自习前半小时讲一首诗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,各展所长:组长统一协调,语文基础好的负责做题、备好课,书写好的负责课前将题抄写在黑板上,表达能力强的上台评讲。课前5分钟虽短,却成了学生展示、交流、争论的最好平台,人人参与,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,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锻炼、展示自己的机会,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,连18班张国锋、刘洋铭、甘雨欣这些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有上台讲题的勇气。对学生来说,不用花课下时间,知识掌握了,能力提升了,顺带把积累作业也完成了,何乐而不为呢?学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时段,预备铃敲响,学生已经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,准备好了积累本,快乐积累正在成为一种习惯。
第四,拓展外延,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语文是生活的练兵场。人要在社会中生存,必须学会倾听、学会沟通、学会表达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,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,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。书法、汉字听写、演讲、辩论等活动的有序开展,让学生乐此不疲。既锻炼学生的能力,又帮助学生开拓视野,让他们感受“语文即生活,生活即语文”的真谛。2013年毕业的钟春丽前段时间给我打电话说:“都老师,我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了。我比其他同学有优势,他们连辩论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,我在高中时至少还当过主辩手呢!高中时,我最喜欢上语文课。”
我热爱语文,我也期待有一天,所有学生都能说:“语文,爱你没商量!”